金年会

航天精神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澳门大学生酒泉航天科技交流团”活动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 发布时间:2019-10-22

8月中旬,由中国航天基金会、澳门基金会主办,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澳门中华海外联谊会协办,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支持的“2019年澳门大学生酒泉航天科技交流团”活动成功举办。

来自澳门的50位大学生在顾问团的陪同下,深入祖国的河西走廊,探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学习航天知识,感悟航天精神,参观感受祖国西北地区的壮丽风光。

在实地探访中了解航天

8月14日,交流团抵达了期待已久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学生们受到了中心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一代代航天人在戈壁深处辛苦建立的“东风航天城”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中国航天基金会高级顾问、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副主任张玉江为同学们仔细讲解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中国航天的起源和发展。

聆听航天科普知识讲座

中国航天基金会副秘书长袁茂富表示,基金会将始终秉承“助力航天,造福人民”的宗旨,希望同学们不断努力、刻苦学习、爱国爱澳、薪火相传,期待同学们早日加入,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通过观看宣传片,同学们了解了火箭发射现场的惊心动魄。中心的科研人员为同学们讲解了中国现役火箭的研制情况,并详细介绍了一枚火箭发射的全过程。

嫦娥四号未来的探测计划是什么?中国是否会研制航天飞机?我们学什么专业可以进入到航天系统?太空垃圾该如何处理?

一次次争先恐后的举手,一个个专业的问题,澳门大学生对航天知识的了解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让在场的科研人员感到十分欣慰。

就读于澳门理工学院的黄美婷表示,此次航天之行机会难得,必须好好把握。通过参观,她深入学习了平日接触较少的航天知识,从中了解航天人的日常工作。她感慨道,原来现在取得的辉煌成就,经历了那么多艰辛的过程。航天人不但要付出大量时间与心血,甚至要有为国家牺牲的准备,其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来自澳门大学的庄家彬说,每逢祖国发射火箭,自己必定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参观卫星发射基地是他儿时就有的梦想,“我很佩服每位航天人的无私奉献,成就了祖国的航天伟业。”

此次交流活动带他走进发射中心,亲身感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实现了多年以来的“航天梦”。

通过实地参观和聆听航天科研人员的讲解,同学们无不感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以及祖国的日益强大,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亲手制作一枚火箭

听了那么多关于中国航天的辉煌历史和成就后,亲手制作一枚“火箭”成了许多澳门同学此行的心愿。

制作小火箭

在中心的精心安排下,同学们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小火箭。在探索火箭的基本构造与基本原理的同时,他们用画笔在箭体上写下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傍晚时分,同学们分为10个小组,依次发射自己制作的小火箭。一道道白色的烟雾伴随着爆破声腾空而起。大家的目光还来不及追踪火箭的身影,一枚枚小小的降落伞就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乘着傍晚的微风徐徐飘落。

同学们激动地欢呼着,有的急急忙忙跑去捡自己的宝贝,有的眼睁睁看小降落伞飘到了屋顶上。回收成功的幸运儿则高兴地挥舞着手中的降落伞,邀同伴一起自拍留念。

就读于澳门大学的何国豪拿着他回收成功的小火箭展示给尚未发射的同伴。

为何他的火箭能做得如此成功?原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亲手制作小火箭了。

今年即将升上大二的何国豪,此前分别在2014年和2017年参加了澳门优秀初中生航天冬令营和澳门中学生文昌航天科普夏令营。今年上半年,一看到有航天交流团的通知,他便迫不及待报了名。

身为“三朝元老”,何国豪说,当年第一次来北京交流的时候,没有看到雪感到很遗憾,但是见到了杨利伟、景海鹏、翟志刚,还试穿了航天服,这些有趣的体验让他十分激动。

在文昌时,他曾登上我国新建的发射塔架顶端,了解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前沿技术和性能,进而对中国航天有了全新的认识。而此次的交流参观,则将时间向从前追溯了几十年,让他感受了中国航天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的艰辛。“看到那些设备和场地,我能感受到,当初是真的很困难,但是我国的航天人还是做到了,很了不起。”

对于他来说,三次交流去的都是外界觉得很神秘的地方,但作为交流团的一员,他走进去后发现,大家并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很努力地为着一个目标奋斗,很团结。

“可能这就是航天精神吧。”何国豪说,“虽然做过三次小火箭,但是我每次写在火箭上的话都不同,每一次交流都有不同的感受。”

澳门学子的十载航天缘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张玉江为50名澳门大学生带来以航天精神为主题的讲座,受到在场学生的热烈欢迎。

今年,恰逢张玉江陪伴澳门学子走进中国航天的第十个年头,他又一次走进了深爱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望与澳门学子的十载航天缘。

从2009年开始,他每年亲自带队,为上千人次的澳门学子讲述航天知识,传承航天精神,用他的话说:“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张玉江向学生代表赠送纪念品

一批批澳门学子通过航天交流团,近距离感受航天事业几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推动中国一步步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光辉历程。在张玉江看来,三千多名澳门学生,代表着三千多个澳门家庭。这些聆听过航天往事的青少年,这些领略过航天成就的澳门学子,一定会对未来两岸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服务中国航天、弘扬航天精神、开展航天科普教育,是中国航天基金会的主要职责。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平台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中国航天服务,让澳门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航天精神,让每一位同学满载而归,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航天事业在祖国科学技术、高端人才等方面都发挥着引领作用,我们要把聚拢的资源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认同航天,践行航天精神”。

十年光阴,张玉江对澳门学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情感。尽管已年过七旬,但每次出门前,他仍会组织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旅行社开会。孩子们的饮食习惯、车辆安排、人员安全、住宿条件等,他都要一一过问。在张玉江“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纰漏”的叮嘱下,10年来,交流团没有出过任何安全事故,“带队二十多次,可以说是圆满成功了。”张玉江满意地说。

一周多的交流学习很快进入尾声。分享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航天之行机会难得,他们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了航天,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有同学说,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自己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朝圣之旅”,抬头仰望浩瀚星空,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感到自豪。还有同学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及祖国的日益强大都深深鼓舞着我们,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归属感。

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航天基金会是沟通澳门特区与中国航天事业的桥梁与平台,基金会的发展离不开澳门各界的支持。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十分重视每年三次的澳门学生航天夏(冬)令营活动,并将其视为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品牌活动,给予很高的期望和支持。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基金会已经与澳门基金会共同组织了几十次航天科普交流活动,三千余名来自澳门各大、中学校的优秀学子分赴北京、西昌、酒泉、文昌等地,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了解航天知识,学习航天精神,凝聚两岸团结力量。

参观莫高窟

每年三次的澳门学生航天夏(冬)令营,让吴志坚深感欣慰。他认为这一活动让澳门学子更加了解祖国人文历史,了解同胞们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澳门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促进两岸关系和谐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任悦鸣)

XML 地图